
现今西宁股票配资平台,江苏省共有十三个地级市,其中苏南地区包括五个地级市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,江苏省的行政区划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,苏南地区的省辖市在这期间经历了诸多变化。
1. 1949-1952年
“渡江战役”结束后,苏南地区迅速迎来解放。由于苏北与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差异显著,国家决定将其分别设立为苏南和苏北两个省级行署区,而南京市则被划定为直辖市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,苏南行署区下只有一个省辖市,即作为行署驻地的无锡市。进入1950年,苏州市被升格为省辖市,开始直接隶属于苏南行署区。从此,直到1952年底,苏南行署区的行政范围内就只有无锡市和苏州市这两个省辖市。
展开剩余62%2. 1953-1982年
1953年1月1日,苏南与苏北两个行署区合并,正式成立了江苏省,南京市的地位也随之降格为江苏省的省辖市。同年,常州市晋升为江苏省的省辖市。因此,到了1953年底,苏南地区的省辖市数量增至四个,分别为南京市、无锡市、常州市和苏州市。1954年,常熟市作为县级市开始由江苏省直辖,但依然受到苏州专区的监督管理。然而在1958年,常熟市被撤销,随之其辖区划归常熟县。也在这一年,江苏省的行政区划出现了重大调整,常州和苏州两市的管理权由省直接转交给了常州专区和苏州专区,使得那个时期苏南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省辖市仅剩下南京市和无锡市。直到1962年,常州和苏州两市再次恢复省直辖,苏南地区的省辖市数量重新回到了四个,形成的市域格局大致稳定,并维持到1983年。
3. 1983年至今
1983年,江苏省开始实施市管县体制,各地区的行署及其它府级单位全部撤销,苏南地区的苏州地区和镇江地区也随之被撤销。在这一变动中,县级镇江市被晋升为省辖市,从而使得苏南地区的省辖市数量增加至五个,具体包括南京、镇江、常州、苏州和无锡。此外,原本这两个地区所辖的各县也分别划归到这些省辖市(地级市)管辖,江苏省的行政格局由此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炒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